我在書裡面,有寫了一篇關於小子出生後,諸多不順,我自己產後憂鬱的文章。
上次錄廣播節目,主持人問了我一個問題。她說,如果身邊的親友有產後憂鬱的狀況,要怎麼去幫忙她呢?
我大概是這樣回答的:
產後的母親,尤其新手媽媽,在面對新生兒的當下有太多的未知、太多的不確定,導致媽媽們經常處在不知所措的狀態,於是失敗感、挫折感、罪惡感都會逐漸累積。此外,媽媽們也必需配合新生兒的作息,睡眠變得紊亂,失去對自己時間安排的主導權,再加上荷爾蒙的變化,這些都是容易造成產後憂鬱的成因。
因為低落的情緒,所以憂鬱的母親容易傾向負面解讀家人的話語,也會變得焦躁易怒。這些情況,都會讓身邊的家人覺得她陰晴不定、難相處,於是口角、爭執也容易因此而起,卻又進一步造成憂鬱情緒的惡性循環。
所以試著去包容產後母親的情緒吧!所謂包容,不是要家人無限忍耐,而是試著去了解,是什麼造成母親的壓力?她需要哪些實質的幫忙?聽她傾訴、陪伴她、接手照顧孩子,讓她能從忙碌的育嬰生活中喘息放風、或是鼓勵她就醫接受專業治療,一起度過產後最難熬的這段時光。
要她「放下」、「想開一點」、「當媽媽就是這樣」,這些看似安慰、關心的話語,對敏感的憂鬱媽媽來說反而是刺耳的指責:指責她放不下、指責她想不開、指責她沒有盡力做好母親的角色。這也等同否定了她的憂鬱,認為她不應該繼續處在這樣的情緒中。
其實也不只是產後憂鬱,其他的憂鬱症也是一樣的。
我們無法單一歸因憂鬱症發生的原因。基因決定了我們一部分的心理素質,有些人天生粗線條,有些人則纖細敏感。有些人從小大方好動,有些人則是害羞內向。後天環境則決定了我們另一部分的心理素質。被忽略遺棄的童年、家暴受虐下長大的孩子、學生時代遭受霸凌等等,這些都可能在我們的心上埋下憂鬱的種子。如果再遭遇朋友背叛、感情不順,或工作過勞負擔,憂鬱可能就會在心裡發芽生根,然後持續被內在心理素質和外在環境壓力滋養,開出枝葉,終至壓垮自己。
當憂鬱生根、開枝散葉的時候,即使本人再想振作,也已經失去脫離的力氣。身不由己。
所以我們都該試著去理解憂鬱。理解永遠是同理的第一步。不批評、指責、否定,就只要理解。當理解了在那樣的狀況之下的痛苦和無能為力,我們就能撐著他、陪伴他一起站起來。
==========
有時候看診,個案會問我,能不能吃什麼東西幫助改善憂鬱,達到像吃抗憂鬱藥物一樣、提高血清素的濃度的效果呢?呵呵,很遺憾,並沒有任何一道菜或食材,有像抗憂鬱藥物一樣穩定且高濃度的血清素。
但是!把自己照顧好,還是很有幫忙的。正常的作息、固定的三餐、健康的身體,都有幫忙情緒穩定的效果。如果喜歡美食,也享受美食,在心情低落的時候去好好吃一餐,那也很美好,不是嗎?
==========
今天沒有食譜,但寫得落落長,希望大家有看完。😆
跟大家分享上個月我生日,自己在家弄的生日大餐。主菜是油封鴨腿,但這麼厚工費時的料理,我當然沒時間自己弄,是在我的愛店 歐陸食材小舖 The EU Pantry 買的半成品,再用烤箱烤過就能上桌。香酥油嫩好吃,又感覺很厲害,適合特殊節日和宴客。雖然無法增加血清素🤣🤣🤣,還是大大大推薦哦!
=====書在這裡買啦=====
博客來:http://sc.piee.pw/PL4K8
金石堂:https://pse.is/KHCK2
讀冊:https://pse.is/PGR4N
誠品:https://pse.is/P6APF
三民:https://pse.is/NWABY